121

关于 问悠然 | 复制 | 收藏 | 推荐

问悠然
最近的照片

09/09/2006 04/04/2006 04/03/2006 03/14/2006 » 03/10/2006 03/09/2006

更多

标签
RSS 2.0 Feed
访问统计:4337
  <<前一张 下一张>>  
西递寻梦
03/14/2006 

  喜欢摄影有些年了,但不精,器不精,业亦不精,却还抱着一份热诚。喜欢从取景器里看世界的感觉,喜欢用自己的所谓理论来诠释画面带给心灵的那份冲动。更喜欢周六早早爬起来约上三两影友一起翻山越岭,走村串巷,爬冰卧雪,寻找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亮点。归来把盏,酣醉尽言,这样的日子令人畅快。

  已经很久了吧,我对于江南古镇的向往,似乎是逐步积累起来的。不知是在哪篇文章看到的一个词,叫“近乡情却”,虽然我是北方人,可一走近这里却有着“家”的一种感觉,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期盼,难道前世自己曾经生长在这里?难道这片古屋的某一处自己曾栖居于此?或男或女,或官或民,或许……理不清,说不明。

  西递,因地处古徽州府之西,曾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西递村始建于北宋,是李唐皇族后裔因避难而改胡姓后的隐居之地。近千年的村史,西递人诗书传家,由科举而入仕者层出不绝,在鼎盛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西递全村有六百多座华丽宅院,人丁近万。当年迎神社戏赛会时,排场豪奢阔绰,令四方仰慕。李白有诗赞曰:“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从黄山归来直奔西递,天已不早,要赶紧找个住处,来不及往村里细看,就随便跟一小伙进了他们家,一进院,好干净,好别致,典型的徽式民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那墙角的斑驳苔藓,那奇妙的结构,那精致的雕刻,配以三两盆景……无法言及的一种感觉感染和吸引着我。最吸引我的是他们家的那张明清时期的雕花大床,媒体中看到过,可没亲眼见过,没摸过,喜欢死了!一切都不管,就为了这张床,俺今天也要住这儿喽!老伴(老伴不老,俺一直这样叫,呵呵)也高兴得不得了,左拍一张,右拍一张,坐床上再来一张,说是留着回家慢慢欣赏(有意思吧?)。不一会,四菜一汤便端到屋里,那小伙和媳妇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是那个冬笋,真是好吃。喝着老酒,用微醉的眼看着窗外的青瓦白墙,感受着这让人安静的桃源世界,一行泪便流了下来,我宁愿终其一生厮守在这里,守着这清白的世界,守着这宁静的生活……那一夜,我们睡的很沉,很香,醒来感觉做了很多梦,但很轻松。我和老伴笑说这张雕花床曾经很多老爷太太们住着,估计也都是大户人家,年代久远,故事颇多能不在梦中和他们聊聊吗?呵呵!
  
  漫游于村中,无目的地拍摄,全凭个人感受捕捉。眼前看到是幽的巷、青的砖、青瓦白墙,还有静的水。青石板铺就的干净的小街,一条小溪如玉带从门前穿过。薄雾晨曦中,悄然静卧着一片高墙楼阁,幽深庭院。不远的山间若隐若现,相依相偎。这里一切都还没有醒来。

  与北方的民居注重实用性完全不同,徽居则多了一些内涵,可能出于财不露富和重视防御的原因,徽派老屋除了墙特别高,宅门也用特别厚实的木板做成,进宅后大门一关,眼睛里就只剩下天井暗弱的天光照着古旧的中堂,条案上摆左瓶右镜,寓"平靖"之意,整个宁静的院落和墙外的纷扰争斗似乎隔成了两个世界。徽派民居还有"四水归堂"的说法,即屋檐四周的雨水都通过管道汇聚在自家天井里,取肥水不外流之意,有意思,我猜想可能也是徽商文化的体现吧。常常可以看到两进的宅院,讲究的门脸,一前一后两幅对联,再加上内院的两盏红灯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仍旧散发着浓厚的古典韵味,让人看起来舒服之极。

  还是几百年前的样子,物是人非,可精髓还留着,那份田园生活还留着。我喜欢西递的样子,一种安静的美,美的精致,美的内敛,美的不张扬。一砖一木一石、一桌一椅一几,一桥一溪一阶,无不见心思。那些行者说的对,西递是要用心去体会的。

标签: 西递 

评论

不良内容举报
正在载入评论内容...


<<前一张 下一张>>

问悠然
好友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