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桐初引
记录旅行的意义
关于 新桐初引 | 复制 | 收藏 | 推荐

新桐初引
最近的照片

10/30/2007 » 10/29/2007 10/28/2007 10/23/2007 10/18/2007 10/12/2007

更多

标签
RSS 2.0 Feed
访问统计:1841
  <<前一张 下一张>> 
桥 树 单车 小屋
10/30/2007  相机: Sony Cyber-shot DSC-F828

上海界内最西面的古镇。到金泽是为了看桥。

《江南通志》中解释“穑(sè)人获泽如金”,水泽丰润,当然使农夫们如获至宝,故名“金泽”。在金泽方圆2000多平方公里内史载有一塔、六观、十三坊、四十二虹桥,可见史上也是一个富庶的江南小镇。

在现存的二十一座桥中,最知名的要算普济桥了。想来一是普济桥为宋桥,是上海保存下来最早的石桥;二是建桥的材料奇特,桥身是用紫色的花岗石铺就,据说雨后的桥面紫光莹莹,散发出宝石玉器一般的光泽。我看到的是午后阳光下的普济桥,没有雨水的滋润,晶莹的紫被深深的嵌入岩石之中,浅浅的站在桥下钓鱼老头的边上眯缝起双眼,想象着雨后的老桥,一股淡淡的水腥气在鼻息间漫漫的升腾...

迎祥桥、如意桥、万安桥...,一桥又一桥,石桥树荫下一家三口摆了个小摊卖些青菜、黄瓜一类的小菜,小板凳、小饭桌等候在树根下,赤浓酱香的竹笋烧肉无语的说着它的美味,过路的我不由咽了咽行将冒出的口水。桥的那头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骑着自行车风驰而来,吱溜一声停在桥边的大树下,边跑边喊“外婆,我来啦。。。”,灶披间里外婆的收音机里唱着旖旎婉转的沪剧。稍远的一户人家的门前,瓜架上爬满了青涩的葡萄,两只怕热的小狗在藤蔓下安静的午睡,堂屋间的风扇嗡嗡的电流声渲染着夏日午后的萎靡,石板路的小弄里散发着早年间理发店刮胡水的气息,有些寒碜,有些盼望,又有些深远。

除了看桥,还有值得一看的是“颐浩禅寺”。据金泽县志记载,寺庙始于宋,兴于元,鼎盛时期整体寺庙建筑达5048间。看着这文字记载,再看看眼前仅硕的大殿,娇艳的扶桑花陪伴着孤独了700年的那株古银杏,难以想象五千多间禅室是一个什么样规模的建筑群,那一定是大殿终日香火缭绕,房屋鳞次栉比,小和尚们结队行走在一进又一进的庙宇间,朝山的信众一拨又一拨常年不断的来往,诵经的嚅喏伴随着缥缈的烟火在瑟瑟的芦苇丛中,在划橹的小桥间四处飘散。

小镇的老街不知道该划归为哪个年代,小店里卖的是六、七十年代的麦扫帚、竹簸箕、蜂窝灶、军用胶鞋等,那是些与这个时代完全脱节的日常生活用品。麻将室稀哩哗啦和牌的声音预示着它的生意很红火,弹棉花的作坊里女人们挥汗如雨在劳作着,我恍惚了,记忆中远去的生活场景离你是那么的远又是那么的近...


标签: 上海

评论

不良内容举报
正在载入评论内容...


<<前一张 下一张>>

新桐初引
好友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