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岩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号称千佛岩。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 据古文献记载,这里曾有过一尊很精致的佛像,堪与云冈和龙门石窟媲美。但由于这里的石质属石英砂岩,易于风化,又经明代太监争修,致使这里佛像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1925年起,栖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全部造像涂缮一新,并“施唇以朱,画眼以墨”,以便观瞻。 千佛崖石窟,在南京市栖霞山栖霞寺东北侧山崖上。南齐永明七年(489),明僧绍次子、临沂县令明仲璋继承父志,与法度禅师在栖霞山西峰石壁造“三圣像”,至梁天监十年(511)陆续凿成。中为无量寿佛坐像,通高12米,观音、势至两菩萨左右侍立,均高约10米。此为千佛崖中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以后齐、梁太子及王公大臣,各依崖之高下开凿佛像。宋、明两代又有增刻和修葺。崖壁上下共五级,佛大者数丈,小者仅盈尺,或五、六尊为一龛,或七、八尊为一龛,望之如蜂房鸽舍,号称千佛崖。还有南唐书法家徐铉、徐锴题名,宋游九言书“古千佛岩栖霞寺”及明代重修佛龛题名等。 清咸丰年间,千佛崖遭严重破坏。1925年,住持僧若舜用水泥粉饰全山石像,使之失去原貌。“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坏。现存造像515尊,佛龛294座,除少数完好外,大部分已残缺。
标签:
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