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2009
03/15/2009
03/12/2009 »
03/11/2009
03/10/2009
12/20/2007
更多
访问统计:2594
|
用网络点亮生活
说起和支配勇老师的相识还颇有点时尚流行色彩,缘于网络,因网成友。 去年冬天,我在网上查阅资料,偶尔点开了朔州文化网,觉得十分新奇和惊讶,再看版主介绍和内容,方觉出一种遗憾和抱愧来。抱愧的是在朔州文化网站建起四年之后,我才领略到它的风采,遗憾的是这么久才认识了这位一直不遗余力宣传朔州的文化工作者。于是,我在留言板上立即留言,我说,“朔州文化网像一只装满珍宝的锦囊,没有打开过它的人不会领略到它的风采,打开过它的人就会关注它。” 从此,我便开始关注朔州文化网,就网上的有关话题和支老展开讨论。比如,朔州踢鼓秧歌的起源、分布、现状等,有关“文化”的概念等。支老总是谦虚地说,他不是做网站而是在堆积资料,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宣传朔州,让全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咱们朔州有古老的峙峪文明,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应县木塔,有唐代名将尉迟恭、有汉代才女班婕妤,有丰富的矿藏,有神奇的塞上生态旅游资源,有许许多多无形的文化遗产……,他想让更多的外界人了解朔州,喜欢朔州,继而重视朔州,他想让朔州人更爱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那么,藏在支老心中的那团对家园故土的热恋之火,又是怎样熊熊燃烧得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7月中旬,我采访了文博副研究员支配勇。 谈到办网站,支老说,还得从以前做文物考古工作说起。上世纪80年代,支配勇在平鲁区文化局搞文化工作时,他就走遍了平鲁的每一个山坳、每一寸土地,民俗风情、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吹打都在他的胸中,他收集整理宣传推广。他热爱脚下这块洒过烈士鲜血的土地,他热爱这块土地上的每一座古烽火台,每一段古长城;他醉心于剪纸与刺绣的巧夺天工,着迷于踢鼓秧歌与骡驮轿的烂漫,因此,他组织这些活动奉献给人民群众并捧回一个个奖杯。他更将满腔热情倾注于文物保护事业,挽救3000座汉墓于车轮之下,秦砖汉瓦,古道热肠,他唯愿将自己的深情和厚爱一并融入这块地、这片天、这缕风。 伴随着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在平鲁区的开采,支配勇以一种非同于常人的眼光,穿透地表、穿透历史、穿透重重雾障,看到了几千年前的一支人骨,一块陶片。他攀爬沟壑山崖,翻越土坳地塄,收集近两万件古代人类遗物。于是,在他的努力下,平朔矿方终于改变主意,先钻探,后开采。楼烦墓、青铜短剑、汉王莽丝织品等1300多件文物相继出土。望着这些蒙着历史尘土的宝藏,支配勇揉着一双熬得红肿的眼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情思点滴凝聚塞外黄土,汗水汩汩洒满雁门古道,就恋这一片片瓦,就爱这一把把土。月上柳稍,昏黄灯下,他又挥笔疾书,著论文《山西平鲁下面高西汉木椁墓》、《山西怀仁日中城古城考》等;与考古同仁合著论文《释·可洪〈随函录〉的历史传承》、《契丹仁懿皇后与应州宝宫寺释迦塔》;与考古、文化同仁著有《平朔出土文物》、《雁同文化史话》、《山西民俗》;和专家们一起参与编辑《辽金史论集》(第六集)等。2000年10月《契丹仁懿皇后与应州宝宫寺释迦塔》获中国辽金及契丹女真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著名记者王生明说:“他是在整理平鲁的古代文明”。 1993年,支配勇筹建起平鲁文物库房后,他就想,应该将这么多的文物资料用一种现代化的手段去管理,这样他买回了第一台电脑,向女儿学习英语,跑到街上的电脑门市学DOS系统,做数据库。所有文物实现了数据管理。这在当时小小的平鲁县城内是引导着潮流的。熟悉支配勇的人说他性格中有天生的“叛逆性”,认准一件事就会做大做好做彻底,做出与平常人不同的举动来。 “那是因为心中有火,有爱,有信念,有梦想。”支老说。他扶着眼镜,依旧是一派生气勃勃、生龙活虎的气势。诗人艾青曾深情吟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有梦想,所以有追求。而互联网的出现,再次为支配勇实现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要将雁门关外这块土地以及地上地下所有的文化遗产放在英特网上,他要让全世界的人知道朔州,喜爱朔州,他要将他的这份爱变成一种更大的行动。 刚开始,支配勇只是下载信息,将最新最先进的资料从网上下载,再打印出来,单位人手一份,学习外面有关文物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当时,有许多人感到奇怪,不明白哪里来的这些资料。有一次,他在旅游网上看见宣传云南大理的图片和文字,当时就想,我为什么不能宣传朔州,于是,他将自己所占有的资料全部放到了旅游网上,应县木塔、崇福寺、汉墓出土文物…… 2000年,支配勇萌发了自己做网站的念头,先是从深圳一家名叫“e 大中华”的自助网上搬来了人家的模式模板,像填括号一样将自己的资料填上去。又过了一年,支配勇凭着自己的自学能力运用自己的美学观点,重新设计了版式,并由原来的“朔州民俗与文化”改为“朔州文化网”,开辟“朔州风光”、“文物考古”、“地方民俗”、“民间艺术”、“历史人物”、“传统民俗”、“朔州艺术品”等栏目。要做好一个网站,需要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他一有空儿就跑到做喷绘、平面设计的地方看人家怎样设计,又到电脑公司学习硬件维修安装,还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2003年,支配勇参加了山西省馆藏文物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摄影技术和他的同事们准确地完成了采集朔州市六(区)县馆藏文物和平朔考古队的出土文物数据。他将部分图片放到网站上,把古代文明与现代网络巧妙结合,使得网站异彩纷呈。一天比一天高的点击率坚定了他宣传朔州的信心,一条又一条的留言让他感到振奋,朔州文化网架起了朔州通往外界的桥梁和纽带。 在挪威卑尔根大学攻读硕士的上海学生蒋亦凡由于对北方水土和文化的崇敬,将“走西口”作为硕士论文选题研究。当他在挪威从网上看到朔州文化网后,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随即与支配勇取得联系,就相关问题请教,探讨山西在历史进程中的迁徙行为以及由此衍生的“移民文化。” 还有来自云南、广东、湖北等地的许许多多网民都在关注朔州。这片北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碰撞杂揉,从而形成独特的边塞文化关隘文化的塞外厚土是如此吸引着网民探索的目光和求知的欲望。2005年7月5日至15日山西朔州首届网络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使得网络再次点亮朔州、点亮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支配勇的“朔州文化网”被评为朔州优秀网站之一,他的数码摄影作品荣获一等奖。谁说网络只属于年轻人?谁说网络只是新潮的代名词?今年57岁的支配勇永远年轻,他的事业永远年轻。 桑干河畔的清风,雁门关外的山月,见证过金戈铁马的雄浑;金龙池边的倒垂柳,马邑村旁的白杨树,倾听过写史叠影的交响。如今,古老的朔州大地已焕发青春,搭乘网络快车踏上梦想与光荣的征程。相信,走在时代前列的支配勇,在网络世界里会一如既往链接最精彩动人的主页,会抒写最具魅力与理念的篇章。(
|
正在载入评论内容...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iFrames . 点击这里 在新窗口中查看留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