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的学习 这是为一次内部业务研讨会准备的长篇发言《关于中央新闻摄影创新的思考》中第一部分“关于我们的学习”的发言提纲。 要想把照片拍得有点新意,不落俗套,是需要创新思维的。有人说,创新思维来自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我倒愿意把它理解成为平时大量积累的瞬间爆发和升华。平时积累靠什么,靠的是学习。目前,我们恰恰最缺乏的就是关于摄影的学习。作为一个大的通讯社摄影记者,在我们此前没有成熟的正规摄影教育的现实状况下,在大家都是学得各类与摄影无关的专业的情况下,单位自应有的持续性的专业培训还严重欠缺的情况下,加强自身的学习很有必要。即使是专业科班出身的,也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要有忧患意识,不要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当然也不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妄自菲薄。林子大了,百鸟争鸣;林子大了,自生自灭。可以不管别人说什么,但自己要保持头脑清醒。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1、要加强新摄影知识的学习。新闻摄影是借助摄影这种艺术手段来表现新闻。摄影记者必然要研究它的摄影语言和技法,提高自己的视觉书写能力。要加强学习,要注意国内外摄影动态,更新我们的摄影知识。要大量的阅读,浏览鉴赏大量鲜活的照片,这样潜移默化,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开阔我们的思路,提高我们的鉴赏力。要学习好的摄影语言和技法,并把它们运用到中央新闻摄影采访中去,在这个敏感的领域有限度的空间里,在某些个采访,某些张照片争取有些突破。 摄影术是西方人的发明。摄影在西方已经发展到一个很成熟的高度,早就建立了完善的照片评价体系。我们要学习西方的新闻摄影,但我们的摄影语言也不能老是搬用西方,套用西方,也要考虑中国的文化传统,考虑中国读者的审美趋向和阅读习惯,考虑到国情,考虑到现实。摄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理应有它别样精彩的发展。 的确,一天东奔西走,忙忙碌碌,这些年真正坐下来学习的时间还是很少。每天必须8点前到办公室,住得远的同志5、6点种就要起床出发,真得比鸡起得还早,下班经常很晚,有时下班真得比小姐还晚。中非论坛大会之前参加的几次彩排,都是深夜12点以后开始,每次都到凌晨3、4点钟,我想,夜总会的小姐也不会这么晚下班吧。但不管怎样,时间少,任务重,也不能成为放松学习的理由。 2、在生活中学习。俗话说,功夫在诗外。摄影是一门艺术,可以在其他艺术门类得到借鉴启发。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就是一首乐曲,就是一段舞蹈。艺术是相通的。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同一个主题。一个人的审美、生活品位,甚至服装搭配的修养等都会对摄影产生影响。日常生活中对画展、舞蹈、音乐、文学等的鉴赏,帮助我们提高艺术修养,也潜移默化地对摄影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拿张艺谋的电影来说,他是学摄影出身,他把电影摄影也搞到了极致。也许多少年后,他的电影故事会被人忘记,却让人记住了美伦美幻的画面。我喜欢也习惯在他的电影中欣赏画面,学习他的色彩、构图、用光。 3、要注重感悟。要学习,还要勤于思考,要去感悟。感悟太重要了。有思才能有所得。只学习,忽视了思考和感悟,也不会有什么提高。当一个人解决了摄影操作层面的问题,剩下的就是一个人艺术素养、思想深度、理论水平、生活阅历等文化底蕴的问题了。无论你学什么专业,你的综合素养和艺术感觉都会在你的摄影作品里有所体现。悟性很重要,对摄影尤其重要。悟性好不好和是否习惯思考、积极感悟有很大关系。 创新需要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创新需要克服定势思维和惯性思维。创新思维依赖于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创新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地考察问题,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要形成开放式思维。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经验。经验有时能指导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让我们推陈出新,但也容易对我们的创新造成障碍。创新的思维障碍就是定势思维和惯性思维。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有时是很不好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形势在不断变化,必须关注这些变化并调整行为。一成不变的观念将带来毫无生机的局面。所谓惯性思维就是思维沿前一思考路径以线性方式继续延伸,并暂时地封闭了其他的思考方向。有人说,在摄影采访时,第一个拍摄想法往往都是常规的,要想创新,这第一个拍摄想法常常是要被否定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创新难,主要难在平常的程序性的新闻摄影采访中。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要落伍。要在千篇一律的模式中善于发现,敢于尝试,把照片拍活,弄出点新意。要从陈规俗套中跳出来,拍摄一些生动、自然、感人的好照片,让人过目不忘。要避免单调,死板、一般化、模式化、表面化和雷同化。要老道,但不要老套。
标签:
摄影——不落俗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