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泥巴的Photoblog

关于 大泥巴 | 复制 | 收藏 | 推荐

大泥巴
最近的照片

08/31/2007 » 02/27/2007 02/25/2007 02/24/2007 02/16/2007 02/13/2007

更多

RSS 2.0 Feed
访问统计:4021
  <<前一张 下一张>> 
解读巴山“背二哥”
08/31/2007 


解读巴山“背二哥”
地属川东盆地北缘的巴中市,在解放前,这一地区的公路建设非常落后。当地的人民以“背”为主要运输方式。人们称这种以背篼运输靠出卖劳力,帮人背运货物挣钱的群体为“背老二”或“背二哥”,他们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时自编自唱的山歌“巴山背二歌”也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交通网络的迅速发展,背二哥的运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70年代以前是背运长途爬山淌河,之后以短距离背运为主。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部份乡村的人在家里农活做好了,有空,自己就到城里当“背二哥”, 专门从事以背篼帮居民、商家或单位背物品;该忙农活了,就离开城镇。这种既能挣钱又不误农活的做法成为当地特色的打工方式之一。
经常能见到巴城街头那些身着旧蓝衣裤、脚蹬军胶鞋、背着背篼的“背二哥”守候在各个车站、码头,大街小巷,远远等候着有人叫一声“喂,背二哥!”然后高兴的用自己的肩头背起别人的需要,也背起了自己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在街头挥汗如雨地为商品装卸货物、为居民背货扛物。
生活对于这支“背二哥”来说,就是这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一般早出晚归、背运无定时、有活就干。每天工作时间在14小时以上。背一背篼东西的基本价是1元。路程长、物品大、重或多时,顾主会视情况加价,多的能给20元,但一般不会超过2元。 “背二哥”的收人一天平均能有15元,但有时只有2、3元。当遇雨天或没多少生意时,他们也会三五一群聚在一起“吹壳子”、“摆龙门阵”、 “斗地主”。背二哥的生活非常简单,五元一个菜一大碗饭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品,更多的时候是几角钱一个馒头,或花一元钱一个饼就是他们的午餐。部分“背二哥”在城里找房子住下。这些房子一般位于城边比较偏僻和狭小的地方,是专门出租给“背二哥”住的。一间房子,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睡一个铺。住房条件很差,较脏较乱,这样的住处,一天只需一元钱。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背二哥”露宿街头,为的是节约那一元钱,也为揽生意方便,也有一些背二哥专门为一些商家看守门市部,一个月也可多挣两百多元。深夜,几十个“背二哥”聚集在一起,将背篼倒放在街道上,头和上半身钻在背篼里睡觉,就这样过了一天。
这些朴实勤劳的巴山“背二哥”用肩头背起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背出了商业的繁华,也背出了城市人的幸福生活,他们以自己的生计流着汗,形成了某些特有的表达生活情感的方式和内容,获得了人们的认同和欣赏。也形成了当地特色的民俗民风文化。
五年多来,笔者经常背着相机从早上5:00到晚上凌晨2:00完成了这组照片,相机也由原来的尼康F80、D100升级到现在的D2X,但对记录这些背二哥的生活却从没间断过, 朴实的“背二哥”们对于你的拍摄,只要善意作好解释,基本都愿意配合完成拍摄工作。为了不打扰被摄人物,大都会用长焦镜头AFS70-200/F2.8,有些照片甚至是通过汽车车窗使用超远摄AF300/F2.8或AFS600mm/F4镜头去拍摄,为了更有现场感也会用广角镜AFS17-50/F2.8去近距离肓拍。通过这些年与“背二哥”零距离的接触,他们的艰辛、他们的朴实、他们的快乐与幸福……深深的感动并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在摄影这条艰辛和充满坎坷的道路上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继续向前,用相机去捕捉下人生精彩瞬间。


使用器材:尼康D100,尼康D2X
使用镜头:AF50mm/F1.4,AFS70-200mm/F2.8VR,AFS17-55/F2.8,AF300 mm/F2.8


摄影/文字:叶 君
通讯地址:巴中市龙泉街4号巴中银监分局
邮政编码:636000
联系电话:0827-5262290 13558563333


清晨六点,“背二哥”在浓雾中走向希冀

评论

不良内容举报
正在载入评论内容...


<<前一张 下一张>>

大泥巴
好友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