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安与阿坝小金交界的夹金山脚下,深藏着一座距成都最近的少数民族乡——硗碛藏族乡。硗碛,当地人发音“尧集”,普通话念“乔其”。 传说远古时代,此地本是一个美丽的大湖,五条巨龙为了争夺湖心的宝贝,准备开血腥大战,眼看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到祖祖辈辈生活在湖边的藏胞头上。正月初九,观音菩萨经过此地,施用法术将五龙定身在湖泊周围,并将湖水收干,保住了当地居民的平安,而原来的湖泊就变成了现在的硗碛藏乡。这里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面积880多平方米,人口仅5000余人。与其它藏区建筑不同的是,这儿的房屋几乎都是汉族风格的青瓦房和雕花门窗,想来是因为地处汉藏交界区,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的缘故。仅管有艳彩缤纷的藏族服饰、有豪放热烈的“打铁舞”、有浓香扑鼻的酥油茶、有风味独到的老腊肉,仅管有一年一度的“上九节”和“菩萨节”,这座民族风情浓郁,民风淳朴的藏乡,如果不是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从这里出发翻越夹金山,让她也因此而名闻天下,那么,它会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打发着悠闲而又寂寞的时光。 不过,近年来,硗碛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2年底动工、总投资20亿元、水坝高123米的的华能硗碛水电站于2006年10月开始蓄水。届时,这里将变成一个4平方公里的大湖,硗碛古镇将永远消失,包括镇后山坡上的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硗碛新镇将在10余公里外的山腰开始新的生活。到那时你想游览古镇,就只有乘坐潜水艇或穿上潜水衣了!从一座湖泊诞生,又葬身于一座湖泊,莫非真是宿命,真是轮回?是谁在冥冥之中安排了这一切?正如《出发》2006年第8期《遗失在时间之外的古镇》中所说:“每一个古镇都有自己的命运,从三五村落到繁华城镇,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在外,曾经平凡过显赫过,几时落寞了,几时又受人追捧了。不管它们的过往有多么的不同,在静静流淌的时间里,它们的命运惊人的相似,从不是始终如一的平淡,也没有生生不息的辉煌。时过境迁后的今时今日,它们的功能和意义无一例外地指向了凭人怀念和追忆。”硗碛古镇的命运,正是以上一段文字的最好图解和佐证。 06年8月初一个闷热的下午,当我风尘仆仆地驱车从成都来到硗碛时,强烈感受到了当地原住民对故居的深深依恋和不舍之情。我也再一次近距离地看到了,工业文明的怪兽是如何无情吞噬承载着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古镇。当前,虽然有些古镇被“整体搬迁”,但实质上,在新址上修建的“古镇”,已不是原来的那个“它”了。一方水土,一方风情。古镇一经搬迁,其精气神已然散失,就好比用不锈钢杯子喝茶,茶虽依旧,但喝着却完全没有了青花磁茶碗的韵味!当然,这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人民要过现代化的富裕生活,就必然要以破坏一些传统和古朴的东西为代价。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保存传统文化,这是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有些城市里的人们,自己享受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成果,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却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与旅游观光需求,坚决反对经济贫困地区与时俱进,向现代文明社会过渡,一味要求当地 原住民保持原始的落后的生活方式,这未免太不公平。惋惜也罢,留恋也罢,历史的车轮终究不会停止。逝去的一切仅仅化作褪色的模糊影像,化作文人心中的怀旧情结,在时光的长河中渐渐漂远和沉没。 硗碛的居民很友好,很好客,对外来的摄影人,不反感,不排斥,也不像有些“成熟景区”的原住民那样伸手向你要钱,甚至指责你侵犯了他(她)的“肖像权”,我以前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临街一户正在吃晚饭的人家,热情地招呼我进去喝酒。见桌上的菜肴很丰富,我说“你们的生活不错嘛。”主人指着墙上挂的毛泽东像说:“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给我们带来的好生活!”还说,这张画像曾经有人出价50元,他都没卖。提起搬迁,老人家不免流露出一丝伤感,真是故土难离啊! 街边缝纫店里一位藏族大嫂正在踩缝纫机,两面墙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藏族服装,煞是好看。我说,你的生意好哦。大嫂说,这个门面是租的,古镇拆迁后,肯定生意不行,只有不做了。言语中,分明许多无奈。是啊,硗碛历史上是雅安通往阿坝小金的必经之道,也是汉藏物资的集散地。而且,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重走长征路的大批游客涌向这里,当然也带来了许多商机。如果搬迁到更为偏僻的新址,远离新修的翻山旅游路,镇子当然会冷清萧条。难怪大嫂说:“到时候只有回去种地了!” 虽然古镇许多老房都用红笔写上了大大的“拆”和“已核”,还有一些房屋已人去楼空,甚至成为残垣断壁,废砖碎瓦,但街上许多玩耍嬉戏的孩童,却是开心得很,抢着对我的镜头做怪像,一点没有大人们那种离乡的烦忧。果然“少年不识愁滋味”!问一位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孩,镇子拆了,开学到哪里读书?答道 :去新镇里的新学校,比老学校漂亮!兴奋与期待之情溢于言表。看来,怀旧情结只是上了岁数和有一定阅历的人的专利。儿童和年轻人眼里永远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他们正在编织明天绮丽的美梦。而怀旧的人,往日残梦已凝固在消逝的岁月中,破碎在一遍遍追忆和一声声慨叹里。 还有满街溜达的狗们和猫们,更无所谓搬迁不搬迁,依旧是那样悠闲自在,气定神闲,给古镇平添了不少生动的元素。 夕阳下,长街头,停着一辆身躯庞大的工程车,一位老人的背影蹒跚离去——多么富有象征意味的画面!而我,忽然感到一丝惆怅。是啊,古镇也像这位老人,转身离去不再回来。那么,就让我的这些照片,为古镇送行,为古镇凭吊吧。 别了!硗碛。
补记:据网上消息, 2006年7月24日,接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民歌.中国》栏目邀请,宝兴硗碛藏族乡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演唱将于10月份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民歌盛典》节目直播。目前,演员们正在加紧节目排练,为“唱响”人民大会堂做全力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