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街是以天后宫为中心,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条街,古文化街有别于一般的商业街,在这里集中了天津乃至全国四面八方的各种工艺品、文化用品,其中以享誉国内外,具有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风筝最有名气,整条街充满了古韵之味。 今日的天津就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逐渐开发拓展形的,六、七百年间始终是天津城市商业繁华地段,对天津地区的开发起过难以估量的作用,称作津门故里是当之无愧的。 著名的天后宫就坐落在宫前广场这里,在进入天后宫之前,先看看对面的戏楼,戏楼是 木结构楼台式建筑,坐东朝西,东通海河,西向宫前广场,上面是戏台,下面是通道。文革时戏楼被拆毁,现在看到的戏楼是1985年时重建的。转过身看,天后宫山门前有两棵高大旗杆,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幡杆,高26米 据说幡杆初立时,一方面挂灯,为往来三岔河口的漕船导航,另一方面则作为天后宫的陪衬物,后来便为进香及庙会期间专门悬挂天后封号长幡使用。 往前走,就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了。天津地方民间俗称天后为“娘娘”,所以天后宫又被称作“娘娘宫”。它始建于元代,以后各朝各代均多次重修加固。走进山门,迎面为木结构的两柱一楼式的牌楼,左右两边分别是鼓楼和钟楼。走过牌楼,前殿,殿内中间供奉的是护法神王灵官,两侧为“千里眼”、“顺风耳”和“加恶”、“加善”。穿过前殿,来到了正殿,这里是供奉天娘娘的地方,这座大殿不仅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实例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坐在正中的就是天后了,天后娘娘可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安全,那么天后到底是什么神呢?既然称天后,必是女神无疑了,她不是那些空想编造出来的神位,而是确有其人。史书上说她叫林默。她生长在海岛,习于水性,常渡海救助海上遇险的渔民,最终不幸被台风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又相传,在其死后显灵救助难民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海上的富商纷纷钱修建妈祖庙,逐渐成为了人们供奉的海神。关于天后的传说起初只流传于浙、闽一带,后逐渐被官府承认,宋朝时先后被封为“灵惠夫人”、“灵惠妃”元朝时被封为“天妃”,到清朝时候才被封为“天后”。 穿过正殿,便是藏经阁,在往前走现就是启圣祠,也就是后殿,原为祭祀天后的父母的地方,后来作为存放皇会期间天后娘娘出巡的木雕轻像的地方。在天后宫内两侧的厢房是天津民俗博物馆,里面介绍了天津城、天后宫及皇会的兴起变迁。从侧面见证了“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这一说法。同时还陈列着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人,以及婚俗展览等。 这就是天津古文化街,充满浓郁中国味、天津味、古味和文化味的古文化街。
标签:
文化街
|